语文生活化思考
语文生活化

作者: 陈丽 | 发布时间: 2023/10/26 15:03:57 | 978次浏览

一、指导思想与定位


 (一)“生活语文”学习对于培智学校学生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培养智障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能让智障学生获得生活经验,促进他们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智障学生思维的发展、功能的改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生活技能的形成都是以生活语文为基础的。


 (二)“生活语文”课程在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生活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工具。《课程标准》的编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生活语文”课程目标为基础,是培智学校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二、结构与内容


(一)前言部分的解读


1.课程性质


(1)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性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设置等方面都是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面向全体智障学生,针对不同学段智障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力求使每一位智障学生都能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语文实践是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习得的重要途径。课程内容充分整合家庭、学校、社区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强化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不断积累和丰富生活语言及经验,提高生活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实现社会性发展。


(3)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相统一


生活语文是智障学生之间相互赖以沟通的语言工具,工具性是生活语文的本质属性。同时,生活语文饱含着一定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所负载的价值取向。此外,生活语文课程视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必备的知识与内容,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把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所以生活语文课程又做到了三者的和谐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培智教育的鲜明特色。


(1)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着重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从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和思维,到教授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到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运用能力,以自身的语文素养来适应生活需要。


(2)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堂


智障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缺乏综合应用的能力,对抽象的知识技能难以掌握。《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针对智障学生身心特点,以“生活化”为核心,挖掘生活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语文教学贴近现实生活。同时,生活语文课程要具有开放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适当展示地域风俗和文化。这样的课堂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3)倡导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创设生活化情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能动发展。比如低年级段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内容,要求学生“熟悉班级环境,能与同伴一起交谈,从中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这些内容的设置都为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文字学习创造了条件。


(4)注重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相结合


《课程标准》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程度、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开发潜能,既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适应生活、社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又要重视学生的功能改善。比如教授学生坐公交车,认知能力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让他们找到公交站牌帮助他们达成学习目标;对于认知能力与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提高教学难度,让他们数清公交站数,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程设计思路


生活语文课程按九年义务教育进行整体设计,围绕一个“总目标”,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设“倾听与说话”“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综合性学习”五个学习领域。


(二)课程目标的解读


1.总目标


总目标不仅指明了教学应该获得的效果,而且明确了课程的方向和价值。


“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促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指课程要有意识地体现人文精神和社会风貌,体现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是指课程应根据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听话说话、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能力的教学,尤其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其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是指课程应将语文知识与生活技能相结合,使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


2.分学段目标与内容


课程的分目标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其中,低年级段从“倾听与说话”“识字与写字”“阅读”“综合性学习”四个方面进行了细化;中、高年级段相比较低年级段多了“写话与习作”这一部分。


低年级段目标与内容设置主要从学生学习沟通开始。适合个体的沟通方式是引导学生进入课程的入口,也是其他各科课程教学的起点。学生的沟通要从非语言交流开始,再逐步向听、说、读、写发展,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实现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沟通功能。


中年级段目标与内容设置主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从非语言、口语沟通向听、说、读、写发展,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聆听、表达、识字、运用标点符号、会话,提高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尝试简单的写作。


高年级段目标与内容设置主要是听、说、读、写全面展开,以积累词汇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学习应用文(通知、公告、说明书等)的写作,结合社会生活经验发展阅读和写作技能,组织学生参加语言运用的综合活动,围绕社会生活、技能的学习提高语言表达和读写能力。


(三)实施建议的解读


《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从5个方面,就“实施个别化教育、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支持性策略、实施综合性活动、培育公民素养”等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如,教师应通过评估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制订个别教育计划,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的内容要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发展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在评价的实施层面,《课程标准》就评价的要求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提出可操作性、启发性较强的建议。另外,《课程标准》还对教材的编写、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建议。


 


三、实践反思


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有意识地进行了实践与反思。


例如,研发教材内容方面,我结合《课程标准》确定了七年级两册教材每册分别有4个单元,每个单元4篇课文,共16篇。均由8篇记叙文、4篇应用文、2篇经典课文、2首古诗和4篇综合练习组成。


随后,确定教学目标,我仔细研读了《课程标准》中高年级学段的内容与要求,从五个方面确定了两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在确定了课文的教学目标之后,接下来便要设计相关课后练习了。例如七年级上册第1课《生活好帮手》一文中,关键句为:“洗餐具时,先在水里滴几滴洗洁精,接着把碗、筷、调羹等放在水中,然后用抹布一一擦洗,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这样就能有效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我设计了先朗读关键句、再练习填写关键句中的关键词语,最后仿照关键句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联系生活造句。以小步子多循环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教学重点,这样有梯度的练习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也能够逐步提高能力。有的练习中我还适当增加了一些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内容以供学生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例如七年级上册第4课《自我介绍(三)》一文,在学生朗读了范文,知道了自我介绍可以介绍哪些内容之后,设计练习让学生根据竞选升旗仪式小主持的生活情境介绍自己,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同时,我也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练习设计上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不同的需求和目标。如有抄写生字词的练习,便于有书写能力的同学去做;有读和说的练习,便于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同学去做,还要有以图片和实践操作为主的练习,便于那些既不会说、也不会写的学生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本学期我也根据《课程标准》成功开设了一节生活语文课《坐公交车》。我首先践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一是教学内容生活化。本篇课文有学生接触到的常用字,有坐公交的生活常识、文明礼仪等,十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二是教学方式生活化。我依据智障学生的生活需求,利用图片、视频以及多媒体辅助课件再现坐公交车的各种场景,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很多内容是从生活中来,从而把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其次,我注意教学的“个别化”。教学中,我采取目标分层、要求分类等方式,让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差异和需要。此外,我还注重教学的“趣味化”。我采用智障学生喜爱的形式,比如:好朋友带读、操作实践(投硬币)、模拟场景等,促使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曾经,我以为教师只要会教就可以了。如今,我才发现不仅要会教,更要读懂《课程标准》,知道教材体系是如何构建的、教学内容是从何而来的。课文该如何分布、该怎样设计适合智障学生的练习、该使用什么教法帮助智障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让他们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也领悟到《课程标准》要真正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把这些书面化的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切实的点落到学生身上。我们应该用智慧为智障学生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教育,专为他们设计的课程,从而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智障学生,为了智障学生的一切”。


版权所有:金坛区启智学校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街道涑渎东街100号 电话:0519-82735168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