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探究

作者: 徐敏芳 | 发布时间: 2023/11/28 13:57:26 | 1498次浏览

早在2007年2月,教育部颁行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次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生活化,“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使智力障碍学生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一、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教学生活化就是以生活为根基,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对于培智学校来说,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教学中,从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尽量做到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让教学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不偏离生活的轨道。通过创设情境培养智障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会生活,为日后顺利融入正常人的社会群体提供必要保证。

二、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现实需要

当前,大量的轻度智障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培智学校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这些儿童由于大脑有生理性缺陷或器质性损伤,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且存在社会适应问题。因此,从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社会适应是他们的教育重点。在培智学校的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致力于培养智障儿童日后自立于社会的生活能力。另外,受智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智力障碍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难以掌握抽象的知识。因此,培智学校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积累出发,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融入生活中,借助熟悉的具体生活事例,建立起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也就是把生活经验知识化,知识问题生活化。

(二)教育理论依据

1.教育为生活做准备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了“教育为生活做准备说”。斯宾塞指出:“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在他看来,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为学生将来顺利地从事相应活动而做准备。到了20世纪,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在《怎样编制课程》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2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他认为,学校中的儿童生活只是手段,未来社会中的成功的成人生活才是目的。那为了成人生活就要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

2.教育即生活

19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美国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强调教育的生活意义,揭示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因此,学校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结合,融入儿童生长发展的过程当中。按照杜威的观点,从培智学校的教育来说,首先,培智学校生活应与智障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兴趣,使校园成为智障儿童的乐园而不是其他;其次,培智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长期以来,培智学校这种教育安置形式受到的最大质疑,就是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实际上,学校生活毕竟不是智障儿童的最终归宿,特殊教育应该立足于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从融合教育的角度来看,培智学校的校园不应是世外桃源,而应该是开放的,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

3.生活即教育

20世纪上半叶,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借鉴、吸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的基础上,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出发,大力提倡“生活教育”。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生活教育的内容”[。这表明教育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体现了生活是教育的根本源泉。生活教育理论为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教学方面,陶行知明显主张与生活相联系,纠正传统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的现实弊端,改造教学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拓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由此看来,我们的培智学校教学应力求贴近生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优化教学的环境,扩大教学的空间,变封闭的教学为开放的、生活化教学。只有走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才能真正改变教学远离智力障碍学生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促进智力障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让生活走进教学,建构生活化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4.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强调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首先选择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同时提供促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后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需要以适当的个体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师要激活每位智力障碍学生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找到恰当的认知基础。

三、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的作用

1.加快智障学生整体发展

在教学生活化过程里, 教学的实用性以及综合性为实现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创造了条件,令他们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沟通、合作、分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有所提升。比如:课堂上通过老师指派两名学生要同时合作进行煮面条。两名学生透过协商进行分工,一名学生负责烧水与调节火候,另一名学生负责煮面条和配料。学生透过这样长时间训练,不但提升了本身的技能,还在沟通与协调方面有所进步。

2.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学生进入学校之后, 其社会实践以及交往已经脱离了家庭的范畴,步入了全新的阶段。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并掌握与人合作的能力,来顺应社会生活的发展。透过生活化学习,智障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务劳作,基本可以单独进行生活,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3.体现智障学生的人生价值

智障学生透过实践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建立了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感以及尊重他人的高尚品德。由于驾驭生活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随之提高,他们热爱集体,关爱他人,诚实淳朴,在生活中展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四、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一)学校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

想要令智障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以及社会生存技能,培智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令智障学生在长期培训之后,可以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提升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能力,最终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个体。根据学生的年龄、残障程度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乃至合理的预期效果。为年纪偏小、智障程度较高的儿童,一周加大生活自理或生活常识课程。比如:(1)辨认水果。老师将水果带进课堂,逐个讲出水果的名称,让学生挑选出对的水果,拿在手中进行观察。老师将水果切开,让学生进行品尝,并独立讲出水果的名称、味道等等,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观察能力。(2)搭配。老师将很多双鞋子进行打乱,并不规矩摆放,随意拿出其中一只,让学生找出能够配对的一只,锻炼学生的观察 以 及对相应物体匹配的能力。(3)穿戴衣物。老师将衣物拿出,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看谁穿的既快又好,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低龄儿童以及重残儿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进而实现生活自理,

(二)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内容

1.将生活转移到课堂,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课堂环境作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资源,要有效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如此才能够真正提升智障儿童的学习效率。老师在课堂上应当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当中,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同进行创作,完成教学目标。

2.模拟生活场景,创建生活化校园。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指明, 创建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学校生态环境,有效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环境的布置可以对智障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所助益。不同功能的教室也可以布置出不同的风格,比如音乐教室可以通过各种乐器图进行装饰,美术室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进行装饰等。校园环境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依照智障学生的特点,通过日常用具以及生活场景进行环境的布置,这对学生反复识别和记忆非常有力,可以为智障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3.形式丰富,展现多样教学文化。教学应当丰富多彩, 尤其是对于智障学生,他们因为在智力上有所欠缺,使得接受能力远远低于普通学生。如果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就会令学生较难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里,老师应当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到生活经验。

(三)课外活动成为生活化教学的延伸

不断开发课外活动时间以及课间活动,设计贴近生活的活动,锻炼智障学生的不同生存技能,成为了生活化教学的延伸。课外活动的开发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并且为有目的的创建生活化情境提供条件,对比课堂上模拟生活实践更为真实。

五、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培智学校的教学是在生活实践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进行的,教学内容是人类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培智学校的教学目标同样不可能超脱“生活”意义。相反,依据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目标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就是为了生活。例如,结合智障儿童的特点,在生活数学教学中,我们将“能够认识物价标签”“认识整点”“人民币的使用”“公交车路线认识”等作为教学目标;在识字教学中,将“能认读常见的人名和地名”“认识男女厕所”“认识点餐单”认识食品名称”等作为教学目标 ,这些都是教学目标生活化的体现。教学是智力障碍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教学过程属于他们的生活过程之一。在此基础上,教学也是为了智力障碍儿童将来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社会,创造新的生活,体现生命的意义。因此,培智学校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紧紧抓住“生活”这个中心。立足于丰富和充实智力障碍儿童的现实生活,并为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的未来生活质量而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主要是指选取智力障碍儿童日常生活和未来生活中经常见到和用到的知识,以及与智力障碍儿童的缺陷补偿、潜能开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密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学内容。培智学校新课程中所设置的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课程,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体现。例如,“生活语文”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内容。相对于读和写而言,听、说能力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日常生活中用得更多,更必要,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侧重。而具体在写作方面,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的写作,尤其是教学生学习写请假条、留言条、日记、收条、借条、简单的书信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这就充分考虑了智障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的内容与智力障碍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相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或对于相同及相似情景的熟悉,来帮助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环境生活化

首先,从物质环境来说,培智学校的校园环境创设,尤其是教室环境的创设,要充分体现温馨的生活化气息,尽量保持与智力障碍儿童的日常生活环境的共通性,而淡化其独特性。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在真实或较自然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更能使智力障碍儿童感受到教学即生活。其次,良好的心理氛围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生活化的教学环境,需要有宽松民主的心理氛围,师生关系亲如朋友。在培智学校的教学中,要强调师生双方共同感受生活,再现生活,经历生活,表达生活。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必须将智力障碍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是这种特殊生活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自我判断和自我情感体验应该得到尊重和发挥。比如,尊重智力障碍儿童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权利,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并耐心倾听、认真对待,将有助于他们提升归属感和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动机。总之,教学环境的生活化,就是要以智力障碍儿童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创设有利于他们积极参与、主动体验的环境和氛围。

(四)教学方法生活化

情景化教学法---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经验特别贫乏,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生活为依据,注重生活素材的选择和运用,通过学习来丰富学生感性的生活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中应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情景的创设巧妙结合在一起,将儿童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引入学校教学中,把书上所描述的内容变为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情景。在儿童的生活和教材之间架构一座沟通的桥梁。例如,在中年级智障学生“认识整点时间”的教学中,可以在教学之初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九点开始上课,大家看看钟,九点到了没有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起床、上学、午餐、放学、睡觉等时间在钟面上表示出来。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用生活经验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知识、更灵活地运用知识。

直观教学法---智力障碍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水平低。在培智学校教学中,应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应用实物演示、多媒体、现场参观、视频、语言的形象描述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增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关于传统节日的生活适应教学中,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各地过春节的不同习俗的视频,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此外,实物展示也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快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认识,教师通常会带相关的实物让学生去观察,对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有更深入的认识。例如,带学生到公园,认识公园里的花草树木以及各种设施的特点,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交流,等等。

游戏法---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理解能力差,对他们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游戏就是学习。为了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智力障碍儿童开展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如:低年级识字是个难点,为使孩子们很好的记忆,采用“找朋友”、“编儿歌、顺口溜”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字[13];生活数学课上,通过“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这首儿歌帮助学生学习书写“0”;在运动与保健教学中,通过“抢险”游戏训练学生走独木桥搬运物体,锻炼其平衡能力。游戏自身具有的娱乐性,使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欢快,能够轻松地学习,愉快地运用。

个别化教学法---个别化教学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设计。在培智学校,每个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发展特点都存在一些差异。要真正做到教学生活化,就应该针对弱智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在教学的重要环节坚持个别化和生活化。从而确定适宜的目标,选择适合的内容,运用最佳的方式,使每个智力障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生活能力得到提升,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生活语文《上学路上》一课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请每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在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对不同障碍程度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智障程度较重的孩子,也可以借此机会激发他们表达的兴趣。总之,只有花大力气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才能真正使智力障碍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识与必备技能,为他们将来“回归主流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培智学校的教学生活化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背景,生活化可以综合体现于教学的各个方面。而在培智学校各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坚持生活化的理念,还需要教师们认真实践与总结。


版权所有:金坛区启智学校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街道涑渎东街100号 电话:0519-82735168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